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建构

文件分类:书籍

发布日期:2019年3月1日

作者/主要创作者:潘绥铭、景军

相关机构/单位/期刊/出版社:

编号:978-7-5680-3635-1

备注:

议题:HIV/AIDS

群体:性工作者 感染者 多元性别群体

学科:社会学

信息来源 文件下载

第一章 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建构及其意义/1 第一节 艾滋病何以成为一个“问题”?/3 第二节 艾滋病恐慌:整肃性道德的最后武器/27 第三节 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的价值理念/37 五、核心理念:从“救亡”到“健康”再到“幸福”/44 第二章 艾滋病防治中的“三国演义”/49 第一节 行动逻辑的双向冲突:感染者的应对取向的三方共构/51 第二节 感染者对于“三国演义”的主体认知/66 第三节 艾滋病防治:从“三国演义”走向“三位一体”/88 第四节 电脑调查问卷、“三方”访谈提纲及定性访谈的总结 框架/137 第三章 艾滋病的性传播/165 第一节 性传播风险:男人的“马太效应”/171 第二节 性传播风险:女性的多伴侣/180 第三节 性传播风险:多人的性行为/185 第四节 性传播的新风险:新型毒品/190 第五节 理论探讨:性传播,社会学的解决之道/197 第四章 艾滋病社会学的方法论/223 第一节 艾滋病调查的“过程控制”/225 第二节 艾滋病调查的整体真实度——检验问卷调查质量的新方 法/239 第三节 社会学与公共卫生相结合:艾滋病发生率的讨论/245 第四节 艾滋病给社会学带来的新视角/258 ...